看似没有多大影响的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控制,会引起冠心病、肾衰竭和脑卒中,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所以,高血压还被称为“无声杀手”。
昨天是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第20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为“知晓您的血压”。在此之际,小编请到我院东院干部保健一科徐瑞金副主任医师,为大家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表象,实质上是一组以心血管疾病为特征的综合征,它不仅仅是血压数值异常,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组分,包括危险因素、并存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等。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它既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只是冰山一角
?60-70%的脑血管病与高血压有关,51%的脑血病死亡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危险是血压正常者的2.6倍,45%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与血压控制不良有关,42%的高血压患者有肾脏病发症,10%的高血压死于肾功能衰竭。
降压达标是基本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最基本措施,也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总体危险最有效的手段。
降压达标除血压数值外,降压达标还涵盖了高血压治疗的方方面面
对于高血压,当前现状仍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经常存在以下不良现象:
●“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
●不能长期坚持服药
●降压不达标
●不配合非药物治疗
●不符合个体化原则
高血压的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服用降压药物,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低危或中危高血压患者,经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中危高血压患者经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1个月后血压不达标者,应尽早启动药物治疗;对高危或很高危患者要立即启动药物治疗,甚至联合用药;对高血压前期伴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者,亦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启动药物治疗。
在改善生活方式,如限盐、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增加钾盐摄入、适量体力活动及/或合理使用降压药后,使血压平稳下降,要求患者在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高血压患者具体的降压目标是什么?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90mmHg;65岁及以上老年人降压目标是/90mmHg,如果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至/90mmHg;糖尿病、慢性肾疾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80mmHg。
高效达标的要点要点一:早期血压达标
患者被确诊为高血压后,如能在早期(4周内)控制血压,可降低脑卒中风险17%、心肌梗死风险11%、全因死亡风险(一定时期各种死亡的风险)10%。患者在数周内(而不是数月内)将血压降至目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要点二:长期降压达标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90%以上),这类高血压病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高血压只能控制不能治愈,必须长期服药,终身治疗。倘若血压正常后患者就自行停药,血压会再次升高甚至比以前更高,血压如此波动,对脑心肾靶器官损害尤为严重。
但是,也不排除少数较轻症的高血压患者,在经过比较严格生活方式干预和有规律服用降压药后,血压可趋于稳定和正常,这些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降压药物剂量,直至遵医嘱停药。停药后应严密地监测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再度升高,应及时追加降压药物。
要点三:平稳降压达标
一方面,达到血压24小时平稳控制,能更多保护靶器官获益,减少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另一方面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能使血压平稳,减少血压变异性。
降压治疗与天气
如在夏日气温升高情况下,由于人体水及电解质较多流失,血容量减少。利尿剂会增加水钠从肾脏排泄,降低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容易导致低血压发生。所以,夏日降压治疗,应尽量避免使用利尿剂,防止血压过低。
要点四:消除血压晨峰现象,恢复正常血压规律
●大部分人白天血压较高,夜间较低(杓型血压)。
●少部分人夜间血压高于白天(非杓型血压),多见于糖尿病、老年性高血压及难治性高血压等患者。有关临床资料显示,40%心肌梗死、30%心源性猝死发生在清晨;清晨血压升高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非升高者2.7倍。
●以清晨血压达标为重点的降压治疗方案,是提高血压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目前提倡以长效降压药(尤以钙拮抗剂)为基础,结合生活方式的干预来控制血压晨峰。建议杓型和非杓型血压患者分别于清晨和睡前服药。
晨峰现象
清晨清醒和起床后,6:00~10:00,血压明显上升,呈一高峰,然后下降;16:00~18:00,血压从低谷再次升至一个高峰;夜间,2:00~3:00,血压最低,又是一个低谷,如此循环。
生理情况下,觉醒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通常会比睡眠时增加10%~20%,如果上升幅度过大,则属于病理状态(血压晨峰现象),对人体有害,就要引起重视。
晨峰现象的危害
清晨血压升高可对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等产生严重损害。清晨高血压也是卒中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
如何管理清晨高血压?
尽可能使用给药1次/天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杓型清晨高血压患者在清晨锻炼前30~60min服药,使降压药物峰效应与血压清晨高峰相对应。反杓型和非杓型的清晨高血压患者在睡前给药。高血压的综合干预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压是硬道理,是重要治疗手段,但仅此并不能完全解决治疗过程所有问题。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是多方面的,调脂、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这样有利于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就存在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如治疗已确诊的糖尿病,以降低远期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最终获益。
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存在千差万别,治疗也应个体化、有针对性。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数伴有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偏快,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达到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效果。老年高血压人群往往表现为单纯收缩期性高血压,钙拮抗剂就能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
专家介绍徐瑞金
东院干部保健一科副主任医师
对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冠心病介入治疗也有较丰富的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
医院东院供稿:东院病人服务中心东院干部保健一科
编辑:文化宣传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