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针对特定的症状或者病理改变总结出诸多验之有效的常用药对,比如在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探索中,谢师发现总结出了降低转氨酶效果显著的三味草药,即柴胡、甘草、五味子,临床验之,每每效如桴鼓。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长于疏肝解郁,为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等肝气郁滞证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抗肝损伤、利胆、降低转氨酶、抗肿瘤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甘草,味甘,性微寒,归心肺脾胃经。本品生用有良好的解毒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抗病毒、保肝作用确切。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其收敛固涩作用强,且能益气生津。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亦能保肝、降低转氨酶。
谢师在现代药理研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这三味草药搭配使用,临床上每收显效。下面附验案一则以兹参考:
患者,女,34岁,以“乏力困倦半年,加重2周”为主诉前来谢师门诊就诊。患者自诉平日乏力倦怠,潮热盗汗,口干,纳可,寐可,二便可,经期延后,量少,痛经。观其舌脉,舌质红,苔薄白,舌尖少苔,脉弦滑。既往乙肝大三阳病史10年余。就诊前2日做生化示:谷丙转氨酶ALT.9U/L,谷草转氨酶AST91.6U/L。谢师即予以保肝、降转氨酶治疗,处方以柴胡、甘草、五味子,加黄芪、党参等以益气生津,加地骨皮等以清虚热,加龙骨能以平肝潜阳。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尽剂即复查生化。半月后二诊,患者自诉乏力倦怠症状明显缓解,潮热盗汗、口干等症状亦缓解。视其舌脉,舌脉大体同前,惟舌面较前微微润泽。患者于就诊前日复查生化示:ALT70.1U/L,AST58.2U/L。故予原方略微调整,续开14剂。
谢师用药不仅局限于经典方剂,而且常常结合最新的医药研究进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身体力行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并发扬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