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在逐年增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达2亿,严重威胁着心脑血管健康。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病,是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办法,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合理规范的药物降压治疗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
主要的五类降压药
1、钙通道拮抗剂?(CCB)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4、利尿剂
5、β受体阻滞剂
主要降压机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血管扩张,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收缩压下降较明显。
副作用:增加心率,面部潮红;便秘;胫前或踝部水肿;牙龈肿胀。
主要降压机制:抑制ACE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缓激肽的水解,使血管舒张、血容量减少,降低血压。
适应症: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高血压伴有外周血管病;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及心室重构;糖尿病伴有微量蛋白尿和/或糖尿病肾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者首选。
副作用: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
主要降压机制:直接阻断血管收缩,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
适应证同ACE-I类药物。特别适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患者。干咳副作用发生率低,适用于对ACE-I不能耐受者。
主要降压机制: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β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肌β受体,减弱心肌收缩力;可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对血压产生影响;减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适应症: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
副作用:心率减慢,疲乏、头晕。主要降压机制:促进肾脏排出体内的钠盐和水分,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适应症:轻中度高血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副作用:电解质代谢异常(尤其低钾血症)、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痛风。
除了上述五大类主要降压药物外,还有一些降压药物,包括交感神经抑制剂,例如利血平、可乐定;а受体阻滞剂,例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曾多年用于临床并有一定的降压效果,但因副作用较多,目前不主张作为主要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的选择需个体化,由专科医生评估病情后来制定。降压治疗的益处也是通过长期控制血压达到的,一旦开始药物降压治疗,不要随意停药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
本文主要普及一下高血压的种类,关于高血压的其他知识会在以后继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