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
人体内存在很多氨基转移酶,临床上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肝功能的转氨酶主要有两种,一种叫丙氨酸转氨酶(ALT);另一种叫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由于ALT、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其明显升高时常提示有肝损伤。当然,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很多,如肝脏外伤、各种肝脏的急慢性炎症、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肝癌。此外,营养不良、酗酒、应用某些药物、发烧等情况均能使转氨酶有轻度升高。生理状态下,血清转氨酶也有变异,如剧烈活动、体育锻炼、月经期时,转氨酶也可暂时升高。因此,当发现转氨酶升高时即不要恐慌,也不可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追查原因。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人体检完后,拿着化验单来询问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指着生化报告中“转氨酶”指标发问,“医生,转氨酶正常是不是我的肝脏就没毛病?”“我的转氨酶两项标都高,是不是有脂肪肝啊?”“我戒酒半年了,这次来复查肝功能,指标正常了,是不是我又可以饮酒了?”等等各式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基本都是围绕“转氨酶”与肝脏关系展开的,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共同探讨“转氨酶”与三大肝病的关系,如何正确判断与鉴别,对我们日后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1转氨酶与脂肪肝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统称为典型的“富贵病”,这与日常饮食结构不当、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嗜酒过度、缺乏运动等有关。“脂肪肝”通常和“酒精性肝炎”合并存在,引起转氨酶升高,并非传染病,主要是代谢紊乱造成营养过剩。这类病人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规律生活,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其次也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戒酒,半年后复查肝功能指标(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基转肽酶等)的变化,及时判断肝脏的恢复情况。
02转氨酶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转氨酶升高并非对乙型肝炎具有特异性,在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型等)病情活动期均可引起转氨酶的升高。转氨酶仅是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一项检查指标,并非唯一,最具特异性的指标是病毒的基因诊断(即DNA定量检测)。一旦确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首选方案,同时需要病人积极配合,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发展,切勿轻信所谓由祖传秘方配制而成的中成药等虚假广告,应使用经美国FDA或中国CFDA批准上市的,通过国家医药公司购进的药物。03
转氨酶与肝癌的关系
转氨酶和甲胎蛋白(AFP)同时升高可能是肝癌。肝癌患者往往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甚至正常,此时要特别留意另一重要指标—甲胎蛋白(AFP),大约有半数以上的肝癌患者此项指标呈阳性。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正常人体内含量很少,不会超过20μg,肝炎患者体内含量在50-μg,若检查发现人体内AFP含量升高至μg以上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其患肝癌几率大大提高,应及时行超声或CT等进一步检查确诊。
对于很严重的肝病(即重型肝炎),早期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胆红素也居高不下,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胆固醇下降,胆碱酯酶降低,白蛋白水平在病人正常进食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水平,同时伴有浮肿、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等等。随着病情进展,胆红素越来越高,转氨酶反而下降,及至正常,医学上称之为“胆酶分离”,这是病情严重的信号,肝脏失代偿,已经达到肝病晚期,靠药物治疗恐已无济于事,条件允许时最好及时做肝脏移植手术。
除上所述以外,药物也是诱发转氨酶升高的一大原因,药物性肝炎可发生在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原有肝病者用药不当更容易诱发肝脏损害。
End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