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确管理自己血压的理念,养成好的降压习惯,医院、医生、社区、学术团体等环节外,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样才有助于整体高血压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要长效,不短效,一天一次更重要
血压在24小时内是不断变化的,最佳控制血压方案应该是保证降压疗效覆盖整个24小时。研究显示,血压异常波动,是高血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并发症和较高致残率、致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降压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血压数值降低,更应重视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二、要规律,不随意,测完血压再吃药
规律服药对于有效长期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早晨服药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长期依从性。早晨服药也可以避免晚上服药可能会引起夜间本来已经相对低的血压更低,避免夜间低血压的发生。
三、要和缓,不求快,四到八周是常态
国内外高血压指南也明确指出,应该在4到8周内逐渐将血压降到正常,而不是一蹴而就。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降压治疗的原则是平稳降压,尤其是老年患者、慢性长期血压较高的患者,以及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更应注意降压速度要缓慢、平稳,不可操之过急。
四、要坚持,不停药,平稳长效保心脑
高血压治疗通常需要终生或长期服药,有的患者血压升高就服药,血压降低就自行停药,有的患者感觉症状消失就不服药,做不到长期坚持。临床医生遇到此类患者时,应及时告知患者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及随意停药的危害。突然停药,极易使血压反弹,造成血压波动。时服时停不但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且还易突发意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