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肝细胞中,血液也会存在少许转氨酶。如果肝脏出现炎症,导致肝细胞破裂,那么就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其中的转氨酶就会流入血液中,使血液中转氨酶含量提升,在临床上,血液转氨酶含量也是检验肝病的一个主要标准。
转氨酶在血液中含量超出了一定范围,则可以明确的说明患者肝病开始恶化,病毒复制速度加快,但转氨酶降低,就说明肝病变好了吗?
有医生指出:转氨酶水平正常,肝脏损害持续存在。见于某些肝炎病人,比如所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人乙型肝炎病毒指标一直阳性,但转氨酶从来没有升高过,有的已经发生了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还有不少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也有类似情况。
转氨酶水平很高,但不过是一时性的肝损害,不会给肝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后果也不很严重,比如服用某种对肝脏毒性较强的药物。
黄疸很深,转氨酶不高,甚至正常。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尽管得了晚期肝病,肝功能很糟糕,但转氨酶却是正常的。
转氨酶长期异常,但水平不高。这多见于慢性肝炎病人,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后的酒精性肝炎等。
由此可见,即使肝炎出现了恶化,转氨酶水平也会表现正常。除此之外,在医学领域还有两种转氨酶,分别是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如果在检查过程中,两种酶的水平都很高,并且AST还超出了ALT,那么就说明肝细胞的损害相当严重,并且这样的情况大部分都是出现在酒精肝患者中。
肝病朋友平时应该多了解一些肝病常识,做好预防保健措施,也是防治肝病的重要方法。
也可医院官方获得更多关于肝病的专业知识。
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