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艾、医草、祈艾、艾蒿、艾叶、艾根、五月艾、灸草、灰草、黄草、狼尾蒿子
性味:叶:味苦、辛,性温。小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可安胎,调经,止痛,温经止血,散寒祛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神经痛,关节痛,跌打损伤,胎动不安,心腹冷痛,久痢,下血,头痛,肠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痢疾等症。
根:味苦,性微温。叶:味苦、辛,性温。小毒。入肝、脾、肾经。艾实:味苦、辛,性热。
艾草主治现代药理研究,艾叶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煎剂或挥发油均有广泛的抑菌和抗真菌作用;艾叶油对多种过敏性哮喘有对抗作用,并有明显的镇咳和祛痰作用;尚有利胆和兴奋子宫的作用。
艾草禁忌阴虚血热及宿有失血病者慎用。
艾草日常用法日常用量:干艾草10~18.5g,艾叶35~10g,水煎服。
艾草选方1、血崩
组成:艾草11.3克山茶仔头18.8克鲜侧柏叶18.8克地榆11.3克
用法:水煎次服用。
、子宫出血
组成:艾草11.3克鲜侧柏叶18.8克生地15.0克陈棕炭11.3克
用法:水煎次服。
3、习惯性流产
组成:老枝艾草15.0克(用清水洗净)鸡蛋1个
用法:将艾草及鸡蛋同放入磁器锅内,加水煮熟,吃蛋。
4、肠炎、痢疾
组成:艾草18.8克红乳仔草37.5克含壳草18.8克凤尾草18.8克大飞扬18.8克
用法:水5碗,煎碗,去药渣,加黑糖溶化,调匀分~3次服。
5、调经止痛(肝气郁结引起月经不调,经痛)
组成:艾草11.3克香附15.0克当归11.3克白芍15.0克
用法:水煎次,早晚各服1次。
6、虚寒性痛经
组成:艾草11.3克香附15.0克红糖适量益母草18.8克
用法:水煎加红糖调服。
7、妇女阴痒症
组成:艾草37.5克蛇床子18.8克白矾11.3克
用法:将艾草,蛇床子,共研粗末(包煎),加水煮好时,放入白矾溶化,调匀,熏洗患处。
8、月经失调、经来延迟、有紫色块、腹部胀痛
组成:艾草7.5克香附11.3克乌药7.5克川芎7.5克白花益母草15.0克炒白芍11.3克当归11.3克
用法:水煎次,早晚各服1次。
9、脚麻无力
组成:艾草75.0克牛筋草头75.0克葱白根75.0克
用法:米酒3瓶,和三味草药共煮沸,蒸气薰蒸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数次,药汤可连续使用。
10、肠炎、久痢
组成:艾草1.0克陈皮8.0克生姜1.0克鲜石榴树叶30.0克
用法:水煎服(或加食盐少许调服。)
11、经行腹痛
组成:艾草1.0克黄糖0.0克
用法:水煎次,经前天温服,连服至经来或经后天。
1、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
组成:艾叶10.0克辣蓼10.0克车前80.0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早晚各1次。
13、鼻血不止
组成:艾草适量
用法:将艾草燃成灰,用艾灰吹鼻。也可以用艾叶煎服。
14、妇女白带淋沥
组成:艾叶(杵成绵状,扬去尘末和梗,酒煮一周时).0克白术、苍术各.0克(均用淘米水浸泡后晒干炒熟),当归身(用酒炒).0克,砂仁50.0克
用法:将三种药研成末,每日早晨用开水送服15.0克。
15、盗汗不止
组成:熟艾草10.0克内茯神15.0克乌梅个
用法:加水1碗,煎成八成,临睡前用温开水送服。
16、湿疹
组成:艾叶炭、枯矾、黄柏等份
用法:将三种药一起研成末,用香油调成膏状,外敷。
17、腹泻、便秘
组成:艾草适量
用法:将艾草加水煎成浓汁,早晚各服1次。
18、行经腹痛
组成:炒艾叶1.0克炒香附10.0克黄芪15.0克当归10.0克玄胡索10.0克肉桂3.0克炒吴茱萸3.0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艾草药用部位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的全草、艾叶及艾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