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8场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孕妇流产事件”属责任事故
西安市卫健委主任鞠躬道歉
“孕妇流产事件”发生后,经省、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调查,医院存在分诊识别不精准、专科介入不及时、流程处置不高效、应急预案不充分等问题,该起事件属责任事故。已要求医院向患者表达诚挚的道歉,补偿损失,并向社会公开道歉。目前,医院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总经理范郁会被停职,门诊部、医务部相关责任人被免职。
发布会上,西安市卫健委主任刘顺智针对“孕妇在医院门口等待2小时后流产”事件作通报,并向流产孕妇鞠躬道歉。
下一步,西安市卫生健康委通过此次事件,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立即整改,进一步做好市民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医院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医院优化就诊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扩充诊疗范围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疫情期间的就医需要。
1月5日新增63例
均在隔离管控和重点人群中发现
1月5日0时-24时,西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3例。年12月9日0时-年1月5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例。目前,所有病医院隔离治疗。
新增63例确诊病例中,轻型62例、普通型1例;从居住地分布看,雁塔区25例、高新区10例、长安区10例、西咸新区9例、莲湖区4例、阎良区2例、碑林区1例、未央区1例、新城区1例;从发现方式看,隔离管控发现62例(含封控区、管控区)、重点人群例行筛查发现1例;从年龄结构看,3岁以下2例、3-18岁11例、18-60岁43例、60岁以上7例;从性别分布看,男性34例、女性29例。
根据流调,已排查出的密接和次密接均按照有关要求落实隔离管控。
截至1月5日24时,累计治愈72人,医院接受健康监测、隔离康复。现有例确诊医院、医院航天院区、医院隔离治疗,患者总体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其中危重型2例、重型20例。
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努力提高治愈率。调集重症、感染、呼吸、心脏、老年、儿科等方面的专家构成了医疗医院,采取国家、省市专家组联合会诊,中西医专家联合查房,综合施治,保证每一名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目前在院患者病情平稳。
启动新一轮重点区域核酸筛查
所有封控区上门采样一户一管
1月5日14时起,西安市对所有封控区域、10个重点城中村、长安区郭杜街道全域等重点区域开展了核酸筛查。截至6日2时,累计采样.79万人。此轮核酸筛查共设置采样点个、采样台个、流动采样队支,共投入采样人员人、其他服务保障人员人。
1月6日9时起,西安市启动了新一轮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工作。重点突出采样方式和筛查范围:
一是所有的封控区上门采样,一户一管。
二是10个重点城中村(雁塔区潘家庄、沙井村、吉祥村、糜家桥小区;长安区南小张村、北小张村、周家庄村、东韦村、杜回村;西咸新区东凹里村)全部上门采样,单人单管。
三是对郭杜街道全域,采取10混1的方式采样。
四是所有集中隔离点上门采样,鼻咽、口咽双采单检。
由于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等特点,西安市隔离管控人员还有检出病例,且有较多人员仍在集中隔离观察,存在一定风险。请广大市民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做好自身防控不放松,全力配合社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继续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减少流动。
疫情防控期间慢病患者
最多一次性可开3个月口服药
西安市管控措施升级已经两周多,在这期间,多数慢性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定期门诊随访,但目前居医院,怎么办呢?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坚持服药
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一定要坚持服用,漏服一顿血压都会有波动。加之近期天气寒冷,居家期间活动减少、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更容易使血压波动,如果血压不是太高,可以追加一次降压药,如医院就诊;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一定不能停,尤其是装了支架的患者,停药会增加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此外他汀类药物也需长期服用。
在疫情防控期间,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慢性病患者,最多一次性可开具3个月的口服药品。这样就能保证居家隔离患者的需求。
(二)加强监测
根据自身情况,可以每天测量血压、心率、体温、体重等,并做好记录,保持病情相对稳定,如果出现异常,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熟悉的医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