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B+CCB强强协同,降压同时给心肾更多保护。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年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3.3亿,患病率高达33.5%[1]。高血压带来的并不是单纯数值升高,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更会随着血压的升高而不断增加,且在血压相同时,以年龄越长者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死亡率越高[2]。
在5月13日的青年演说家直播间中,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医医院心内科的田然教授为我们分析血压管理中靶器官保护的重要性。一同参与直播的还有首都医科医院心内科王国宏教授和北京医院心内科吴旸教授。他们在血压管理的临床实践中有哪些宝贵经验?在用药策略中又有哪些建议值得借鉴?我们一起来看吧!
01重视靶器官保护,早达标已成指南趋势《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
1-2级高血压患者争取在4-12周内血压逐渐达标。对于治疗1-3月后仍未达降压目标者,不仅要增加随诊次数,更要评估药物反应:若治疗后无反应,应改用另一类药物或加用小剂量的另一类药物;若有部分反应,可增大剂量,或加用另类药物或改用小剂量联合药物。
在制定降压策略时,临床医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