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高血压之后,吃降压药是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但很多人担心吃降压药有副作用,于是吃药随性,导致血压如同过山车一般。
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高医生建议一定要远离下面这5种错误的行为,否则血压容易失控,带来严重后果。
降压药是否有副作用?
目前,降低血压常用的一线药物主要有地平类药物、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副作用。
地平类药物,特别是第一代第二代药物,降压速度过快、会舒张血管舒张,可导致面红耳赤、头痛、水肿、牙龈增生等副作用。
沙坦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普利类药物可导致呛咳。利尿剂会增加尿酸水平,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心率迟缓。
但这些副作用相比于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来说是极小的,且这些副作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常常会消失。即便长期存在,也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控制药量等方式来控制。
因此,奉劝高血压患者一定更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吃降压药的时候,以下5种行为不可取
(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些患者,发现自己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之后,血压慢慢平稳了,以为是自己身体恢复了健康,就擅自停药。
但其实高血压是一种很难逆转的病变,主要由血管堵塞程度决定。血管堵塞之后,通常很难逆转,因而高血压也是很难逆转的。
还有一些多年高血压的患者,发现即便是血压超标,身体暂时也没有什么反应,于是随意停药,直至身体出现严重后果。
这也是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平时血压高没有什么后果,可一旦出现后果那可就是致命性的。
(2)自行制定降压药服用方案
有的高血压患者,看到别人吃的降压药效果很好,总觉得自己吃的药不好,着急想更换。
但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具体病情都是不一样的,所适合的药物也是不一样的。医生给每位患者吃的药物也各有不同。
如果你的朋友吃他的药物好,说明他的药物能够对症解决他体内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不可盲目给自己换药。
比如说,青年人多半是心率快、低血压高的问题,吃β受体阻滞剂最管用。但中老年人通常吃地平类药物和沙坦类药物最管用。两者完全不一样。
(3)不要自行调整降压药
吃降压药调控血压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有的是否不会那么快见效。
此外,如果你周边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反而在升高,那么血压也会持续升高。
不可因为着急就随便否定你现在吃的药物,应该咨询医生过后制定你的服药方案。
(4)不要突然停用降压药
突然停止服用降压药,血压会突然反跳,且比不吃药更高。这是极其危险的。吃降压药属于外力强迫血压降低,身体有一定的抵抗趋势。
如果突然停药,待体内的药效成分代谢完毕,在这种反抗趋势的作用下,血压可能会比之前更高。
是否需要停药,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这段时间服药之后的结果来定。别自己决定,以防“功亏一篑”。
(5)不要漏服药物
高血压是难以治愈的,常常需要吃药一辈子。很多患者就会觉得烦,常常有意或者无意地漏服药物。
如果吃的是长效降压药还好,如果吃的短效、中效降压药,一旦漏服药物,血压可能会波动,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中风和猝死。
一定要按时服药、尽量避免漏服,才能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
我是
心血管内科高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