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65岁,最近因头晕、全身乏力就医,最终被确诊为高血压。医生开具了一种氨氯地平片,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经过用药,血压得到了控制,不适症状逐渐减轻。
然而,由于嫌之前医生开的药物有点贵,于是在药物吃完后,刘大爷选择了另一种同为地平类的硝苯地平片口服,结果服用一段时间,却出现了浑身乏力和头晕的症状。
到医院询问医生才知道,原来氨氯地平片是长效降压药,一天只需服用一次;而硝苯地平片是短效药,一天需要服用次。
为何吃的都是地平类降压药,结果却大不同?地平类降压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十分常见,其中以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片使用率最高。这两者有何不同呢?
硝苯地平片属于短效制剂,服药后1-2小时达到峰值,但药效消失迅速,主要用于紧急降压,不适宜作为日常用药。
硝苯地平控释片则属于第二代药物,通过改变剂型实现中长效作用,每天一次即可维持24小时内的血压稳定。
氨氯地平为第三代药物,起效较慢,但药效持久,一周以上才能达到最佳降压效果。
除了降压外,地平类药物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保护以及缓解心绞痛等作用,适用人群较广泛。
在用药时,我们应当注意药物的类型和作用时间,切忌擅自更换。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虽然只相差两个字,却有着明显的药效差异。在高血压治疗中,合理用药是维持血压稳定的关键。
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差别在哪?该如何选?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是地平类药物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它们在降压治疗中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1.起效时间:
硝苯地平:包括短效和中长效制剂。短效药物服用后1~2小时即可起效,但需要每天至少服用2次才能维持降压效果。而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缓释片等中长效药物一天只需服用一次即可稳定血压。
氨氯地平:需要6~12小时才能起效,半衰期可达5~50小时。通常制成普通片剂,每天一片即可达到持续降压效果。
2.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虽然没有绝对安全的降压药物,但在医生的权衡下,硝苯地平可作为选择,而氨氯地平则一般不推荐。
老年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硝苯地平片,容易引起低血压或增加心梗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或使用氨氯地平的普通剂型药物。
.不良反应:
相对而言,氨氯地平的作用时间更长、起效更慢,因此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硝苯地平片起效快,但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长期用药时,两者都可能引起牙龈增生、脚踝水肿等副作用。
4.痛风影响:
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关联紧密,对于合并高尿酸的患者,建议选择氨氯地平类药物降压。这类药物还对肾脏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硝苯地平可能导致尿酸值上升。
长期服用氨氯地平,有哪些副作用?氨氯地平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尽管它在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延缓动脉硬化方面表现出色,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水肿:氨氯地平的血管扩张作用可能导致体内部分血管扩张,当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增加血管通透性,使液体渗透到组织中,从而引起身体水肿。这可能是由于血管内的压力上升而导致的。
低血压:过量使用氨氯地平可能导致血压下降,进而引发低血压,表现为头晕、恶心和反胃等症状。因此,合理用药量对于避免低血压发生至关重要。
牙龈增生:部分人在使用氨氯地平后可能出现牙龈增生的异常症状。由于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药,它可能减少牙龈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胶原蛋白的分解,从而导致牙龈增生。
过敏症状:除上述副作用外,氨氯地平的使用也可能引起过敏症状,包括瘙痒、红疹、多发性红斑点。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和失眠等不适症状。
对于出现不适应的症状,建议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咨询和调整用药方案。同时,患者在使用氨氯地平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避免自行调整用量,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