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目前常见的慢性病。很多人都知道,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就需要终身治疗才能控制病情。虽然高血压很常见,但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认识误区,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定的情况。所以一些常见的误区要了解清楚。
高血压防治中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1.降压药有害,不能经常服用。
很多人认为降压药会损害肝肾,所以不能长期服用。但其实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但相对于高血压带来的危害,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要因为害怕而排斥。
2.只要按时吃降压药就可以了。
要知道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时间监测血压才能得到具体数值,因为血压在不同时间段是有波动的。长期监测血压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判断,也可以让医生根据情况调整药物。
3.没有不适症状表明血压稳定。
生活中有很多患者是根据身体感觉而不是指标监测来判断的,有的甚至是根据病情稳定后的症状来判断血压是否再次升高。但是高血压不能单靠感觉来确定,需要科学的测量才能知道血压值。在临床上,有一些患者血压持续升高但没有明显症状,这种情况反而更危险。
4.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
大部分人会把高血压当成常见病,以为可以治好,会盲目相信各种偏方或者宣称可以治好的药物。但严格来说,高血压基本上是不可治愈的,除了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治疗原发病后可使高血压消失。其他类型的高血压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稳定血压。所以不要盲目相信各种能治好的药物。这些药物大多没有经过科学验证,服用后反而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5.想降血压,吃降压药就行了。
除了降压药,生活中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对于血压不高的患者来说,不一定非要通过吃降压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也可以稳定血压。所以不要盲目依赖降压药,也不要以为只要吃了降压药,血压就稳定了。
高血压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影响患者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血管和心脏,甚至会因为并发症而影响生命。所以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认清误区,并在治疗过程中远离这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