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街上看到高压电线时,是否会想到如果电线断落在地面,路过的人该如何是好?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快跑啊”!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跑得越快,可能越快遭遇危险。
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自保呢?而且众所周知,我国的家用电压仅为V,并不算是高压电,那为何还需要建设高压电线呢?
高压电线相对安全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山区及许多城市的郊区,基本会采用高压线塔连接电线。然而,高空架设电线也会增加一些风险,其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高压电线“意外坠地”。
那么为什么这种事故难以避免呢?实际上,我们面临许多“不可抗力”,不可能把所有动物都“限制行动”,而不受限制的动物们经常对高压线塔和电线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首先,因为电塔高大且安全,所以许多鸟类会选择在此筑巢。虽然鸟类的生理特性可以使它们免受电击,但它们的天敌却没有这种“超能力”。
过去,在山区经常发生蛇类、猴子等动物为了偷鸟蛋、捕食成年鸟类而被电击的意外。而高压电线的损坏程度,也会因事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其中最严重的便是高压电线断落。
说到城市郊区,人们最常面临的“不可抗力”来自气候。南方的沿海城市在夏季时,刮风下雨的频率会逐渐增加。
甚至在八月还很可能迎来“台风天气”,这种气候不仅带来强降雨,风力也会随着台风主体的靠近而变得更强。这种足以吹断树枝、汽车的大风,对高压电线的威胁极大。
既然高压电线落地的问题无法彻底解决,那么在遇到这种情况后,我们是否有办法避免最坏的结果呢?实际上,我们是有机会自救的。
要知道,高压电线落地后,通常会在约20米范围内形成一个“带电区”。如果我们在行走时遇到了落地的电线,就要格外小心了。不夸张地说,只要我们不慎迈出一步,就可能因为“跨步电压”触电丧命。
因此,当我们被高压电环绕时,绝不能乱跑。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首先,最有效的是单脚跳离开,因为当我们单脚站立时,电流无法在我们身上形成大环路。简而言之,就是开关被我们主动关闭了,但如果单脚跳时“腿软跌倒”,我们也就没有机会再站起来了。
因此,最安全、性价比最高的方法是双脚摩擦地面向前移动。这要求我们非常小心地缓慢闭合双脚,然后“磋磨”地向前移动,因为这样相当于我们的双脚一直未离开地面。
所以,如果想在高压电流范围内保护自己,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盲目逃跑只会加速生命的终结。但话说回来,既然高压电线落地如此危险,为什么我们还要大力发展这种设施呢?
高压电线至关重要
城市的灯火辉煌背后,是对电力的极度依赖。但电力并非凭空产生,因此“西电东送”成为了最有效的输电方式。
虽然我们熟知的家用电压一直是伏,但高压电动辄达到伏、伏,这两者的电压不匹配,难道不会引发事故吗?
事实上不会,因为电力并非直接从电线送到普通百姓家中。通常,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发电、升压、输电、降压、配电、使用等多个步骤。
目前,我国的发电方式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和风电四种。
无论采用哪种发电方式,都对场地有严格要求。但它们有共同之处,即场地必须足够大。
这也是我们在西部建设许多发电站的原因。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使用高压电呢?这是因为其具有输电远、损耗低、输电量大、线路宽的优势。
简单来说,高压线路能使电力资源像“高铁”一样,从西部快速运达用电量大的东部,途中更加节省时间和劳力,且几乎不会有损失。
正是为了提高“高铁时速”,我们才不满足于仅使用伏的高压电,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展出了伏特高压的输电工程。
因此,西电东送并非简单地将西部的电送到东部,而是在西部产生电力后,再输送到东部。此外,如果没有高压电作为“高铁”,整个输电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这一工程的效果也会大为降低。
由于家用电压仅为伏,所以电力资源在送达使用地区后,还需要使用变压器将“高铁”减速至正常速度。最后,通过配电这一“快递员”将电力送达有需求的家庭。
安全重于泰山
众所周知,对人类来说,不高于36伏的电压属于安全范畴。为了避免人体遭遇与高压电相关的安全事故,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时刻保持警惕。
首先,最有效的方法是“敬而远之”。实际上,人体与电线之间存在一个安全距离,这个距离会随电压的增加而加长。在伏的电压下,人体最好保持3米的安全距离。
而对于伏的电压,人体最好与之保持至少9.5米的距离。此外,还应时刻注意手中物体与高压线路的距离。
例如,绝不要在高压塔或高压线附近放风筝,因为高压线路附近米范围极为危险。风力和风向的变化无法被人控制,一旦风筝发生意外,就可能成为致命的威胁。
此外,也不应在高压线下钓鱼。因为高压线路通常设在山区,可能靠近水源,而一些钓鱼爱好者可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