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发现儿子对学习越来越排斥,他经常借口要查作业资料,拿到平板就一直玩。
不仅如此,他作业的错误率也越来越高,完成作业的效率也在降低。
六年级时,儿子升学迫在眉睫,但我明显感觉他的学习变得非常被动。
学习上完全都是我着急,给他安排什么,他就做什么,而且往往只管速度,不管质量。
我苦口婆心地劝:“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做,你自己要安排好,不要我在后面戳一下,你才动一下。”
但很明显,我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
好在他基础掌握得扎实,初中还是升入了好学校。可我没想到,这成了一切噩梦的开始。
上初中后,儿子开始住校,没有我的监督,他的学习开始全面崩塌。
周末回家隐瞒作业,考试隐瞒成绩,老师布置的任务基本应付了事。
仅仅一学期,儿子的成绩就在班上垫底。
那天,拿到通知书的我,实在没忍住,直接给了他一巴掌。
而他接下来的一番话,震惊了我。他说:
以前我不讨厌学习,觉得学习挺轻松。但无论我考多好,你都不满意,觉得我还需要再努力。学英语、学奥数、练琴、学篮球……
你总有新的任务交给我,标准还越来越高,我不能耍,只要放下笔你就觉得我在浪费时间,说我不上进。
所以我开始讨厌你,也开始讨厌学习。
你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
我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差就差,你逼我也没用……
儿子的话让我非常震惊,但他的厌学言论更让我害怕,如果他真的拒绝学习,未来一定完了!
看到不理我,也不愿学习的儿子,我简直要疯了。
02
那段时间,我非常迷茫,每天都在手机上查孩子厌学的原因,觉得很多专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也意识到可能自己在教育方法上有问题,于是我开始大量的看书学习。
直到在“点燃孩子学习内在引擎”父母课中,通过老师对孩子学习问题的详细拆解,我才真正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以及我将如何调整,改变孩子。
老师说:想让孩子努力学习,最愚蠢的方式,就是家长硬逼着孩子去“吃学习的苦”。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诱因理论”,即人的行为通常被动机支配。而追求快乐是行为的正诱因,逃避痛苦则是行为的负诱因。
把这个理论用在学习上,就能清楚地了解孩子厌学的本质。
当孩子在学习时,面对的总是父母的高标准、考差时的责备、学不好时的批评等,让孩子感觉痛苦的情景;
那么这些负诱因就会导致孩子为逃避痛苦,逐渐形成应付了事,甚至拒绝学习。
严格管控看似规范了孩子的行为,却从动机上制造了负诱因。
其实,这都是在人为给孩子制造“学习的苦”,会让孩子产生学习等于痛苦的错误认知,从而把孩子推向了学习的对立面。
我们不能否认,知识本身就枯燥乏味。
父母逼孩子吃学习的苦没错,但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恐惧、厌恶学习,人为造成学习难度增加,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优秀的父母,懂得帮助孩子降低学习的门槛,让孩子的学习走得更容易、更顺心!
把原本晦涩的知识,变得尽量有趣;肯定孩子的进步和付出,让孩子获得价值感,从而形成激发孩子学习的正诱因。
按照老师给的建议,开始全力改变,具体做法如下。
03
1、停止对孩子学习的“包办”,把学习主动权和责任交换给孩子
以前,在儿子的学习上我拼尽全力,把什么时候做什么都安排的明明白白,渐渐地,儿子觉得学习是为了我,学习自然越来越敷衍。
所以,现在我要做的是——归还学习的主动权,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那天,我向他诚恳道歉:
儿子,对不起,妈以前只关心你的成绩,拼命逼你学习,却忘了你也需要娱乐和休息,对你造成了伤害,妈妈向你道歉……
一开始,儿子躺在床上一言不发,但随着我深刻的自我批评,儿子再也不掩饰自己的委屈,一边哭一边细数我以前的种种“暴行”。
我认真地听他发泄,不再反驳他,一开始他还气急败坏,但畅快的发泄后,他的对抗也消失了大半。
见他消气,我非常郑重地对他说:“从今天起,我就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你,我不会再对你指手画脚。妈妈唯一的希望是,对自己负责!”
从那以后,我不再盯着他学习,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建立我们的感情。
我出钱请他和他的好朋友去吃火锅;
邀请他去电玩城玩他最喜欢的游戏;
跟他分享我遇到的趣事……
渐渐地,儿子跟我处成朋友。
他愿意将自己的脆弱展现给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他遇到困难时的“心态加油站”。
他会主动跟我分享自己的压力和烦恼,比如:语文老师很严格,总是布置很多作业;记英语单词很痛苦……
每当这时,我总是充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让他将内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再能量满满地回到学习中去。
当我把权利交还给儿子,并跟他站在同一阵营后,儿子不再对学习敌对,虽然学习上还是有所懈怠,但对学习的厌恶消失了。
2、成为孩子的“降压器”,把孩子的“苦学”变成“甜学”
家长退出孩子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相反,更要做一个优秀的辅助,看得见孩子的困难,把“苦学”变成“甜学”,降低孩子学习的困难等级,孩子才能获得不断突破的能力与勇气。
初二下学期,儿子在语文学习上又开始有所懈怠,经过我悄悄的观察,发现症结出在作文上,他的作文成绩始终上不去,所以对作文形成恐惧心理,由此对语文也开始讨厌起来。于是我开始想:怎样能让孩子在更轻松的情况下写好作文呢?
儿子平时喜欢时政,有时候看个新闻也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决定就从这上面入手。
周六晚上,我让儿子跟我们一起看新闻,新闻中讲到一位留学生,回国后去当村支书。
于是,我跟他爸就讨论起来:“太可惜了,他这样的学历到其他行业应该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见我们争论得起劲,儿子却很不认同:“去乡下怎么了,我觉得挺好,乡村总要有人去,不能总想着自己能不能赚到钱……”
话题一展开,我们双方都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引导孩子发散思维,我特意列举了几个案例证明我们观点的正确性。
很明显,儿子瞬间学会迁移,甚至能引经据典,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证明各个行业都需要精英,高级人才扎根基础,才能快速把基础经济建设起来。
最后,儿子说服了我们。他爸竖起大拇指夸到:“讲得很有道理,我被说服了!”
儿子也为自己的胜利兴奋不已,整个人都在发光。
儿子去休息后,我加班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完全是按照儿子在跟我们辩论时的思路来写的,写完后,我把这篇文章悄悄放在儿子的桌子上。
早上一起来,儿子就冲过来:“妈,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呀?”
我笑着说:“可不是我写的,是你写的。我觉得你昨天晚上说得非常对,整理了一下就成了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
儿子有些狐疑:“这样也行?”
我说:“当然,不然我们发给语文老师,看看他怎么说?”
很快,我们就收到老师回复:“有理有据,立意深刻,非常好!”
看到老师的回复,儿子直接傻了:“写文章这么容易?我昨天晚上就是随便举了几个例子……”
看着儿子一脸不可置信,我笑了。
果不其然,晚上,在老公的引导下,两人又来了一场巅峰对决。这一次,儿子的思路更清晰,举的例子更有说服力。
有了这些好素材,当天晚上,他就见证了我是如何把他的争论类容,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拿到文章,他不住地赞叹:“太简单了,我没想到写文章这么简单。我现在终于明白老师说的论点和论据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从那以后,儿子对作文的恐惧烟消云散。
每拿到一个题目,他总能很快地找到论点,并迅速对应好论据,有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他还会删除,尽量选择一些更有说服力的案例。
老师也惊叹于他文章上的进步,甚至把他的文章当成范文给大家读,就这样,作文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被我们联手攻破了
这件事给我深深的震撼,它让我意识到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吃学习的苦”已经是公认的教育观念,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孩子却越来越厌学,对学习越来越排斥,没有学习动力!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家长总是在,给孩子的学习人为制造困难,让孩子一想到学习,就觉得痛苦、困难!
所以,我发自内心地建议各位家长——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要一味让孩子自己去努力、去克服,而是需要我们家长,沉下心来去看看,孩子具体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帮孩子分析困难,降低困难的难度,最终一起解决困难。
并且在一次次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帮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就是孩子“成就感”和“价值感”、“归属感”的来源!
当孩子信心满满,坚信自己能战胜困难时,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他呢?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我也推荐你,和我一起参加“点燃孩子学习内在引擎”父母课,这里不仅可以学到拿来就能用的教育方法,还有1对1指导老师,帮你分析孩子的问题,给你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课程现在仅需9.9,一杯奶茶钱,点击下方卡片即可报名,一定不要错过!
点燃孩子学习内在引擎:父母成长课程淘宝¥9.9购买课程里面会系统分析孩子问题的原因,并且给你有效的解决方法,你学了之后,就会知道怎么做,怎么说!
我们会教你如何帮孩子找到学习自信,如何支持孩子,给孩子力量,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正向的成长!
#教育爆款制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