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血压都了,还有头晕耳鸣,为啥不吃降压药呢?”今天门诊上碰的这个患者,很有代表性。他今年刚刚30岁,却被查出高血压有半年多了。
问到文章开头那个话题,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告诉我:“听说降压药吃了就停不下来,我才30岁,就算能活到60,那剩下的30年里,我也不想天天吃降压药,所以一直忍着。”
其实,门诊上遇到这一类患者,我都司空见惯了。大家都因为忌讳降压药的副作用——需要终身服药,有的人血压即便飙升到,头晕目眩无法站立了,都在倔强着不吃降压药,想要靠自己的肉身,来跟血压硬刚。这就造成了很多恶果,比如很多年轻人脑血管破裂、脑出血、猝死等严重问题。
所以,得了高血压后,真的不能拖,也不能硬刚。因为我们的血压突然升高,多半是脏腑功能出了问题。很多年轻人的突发的高血压,多半跟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工作忙,基本上没有时间好好吃饭。可是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不能好好吃饭,那我们的脾胃,就会出问题,不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气血能量。
再加上多思多虑、工作劳累、休息不足,耗伤心神,熬尽肝血,费尽肾精,消耗掉更多的气血。
这样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长期持续。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就会变得稀少。为了维持脉管的压力,保障气血的流通。心脏,就不得不加大压力,往里面“打气”,让这些脉管充盈起来。
长此以往,人体内越来越缺血,血管内压力就会越增越大。可是血管也有极限,当这些泵入血管内的气太多之后,我们的血管就会承受不住压力,出现爆裂。
为啥通常出现在大脑中呢?因为气的质量比较轻,所以它会往上走。大脑位于人体最高处,所以到达这里的气体最多,这里血管承载的压力最大,所以爆裂通常发生在大脑中。
所以我们血压升高的时候,才会伴随有头晕目眩现象(大脑缺血缺氧),头痛问题、耳鸣问题(血管中气体太多),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症状(津血同源,血少了津液也会缺乏)。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把身体血管中,尤其是大脑血管中的“气”,慢慢放掉一点。另一个方面,是把损耗的津血补回来,及时填充脉管,减轻心脏压力。
临床上,我常用近代名医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来做底方,帮助患者调理。
镇肝熄风汤组方: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其中怀牛膝、川楝子,为第一个梯队,负责打通身体内气机运行的通道,让一直往上走的“气”,被说服后,有了往下走的机会。
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茵陈,为第二个梯队,负责将脉管中的压力,降下来。
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都是重镇安神的药物,既能宁心安神,让浮躁的心神安稳下来。又能平心静气,让一股脑往上冲的气,顺着怀牛膝和川楝子打开的通道,慢慢降下来,排出体内,以此减轻对血管压力。
生龟板、白芍、玄参、天冬、生麦芽、甘草,为第三个梯队,负责将人体内缺乏的津血补足。
其中龟板补肾精,精血同源,肾精足了,血液的生成,又多了一个来源。白芍补肝血,肝主藏血,肝血足了,大河有水小河满,血管中的血液就不会匮乏了。玄参、天冬补肺津,津血同源,肺津充足了,血液的生成,又多了一个来源。
而且肾主纳气,可以帮助把上升的气,统统收集起来备用,不让它们在脉管中横冲直撞。肝主疏泄,可以让这些气机,分布到它需要的地方去,被人体充分利用。肺主宣降,可以调控体内的气机分布,让我们的身体感觉最舒适。
麦芽和甘草,是用来调补脾胃的。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我们虽然借助药力,暂时满足了身体对血液的需求。但是长期依赖药,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用麦芽和甘草,调补后天脾胃,帮助恢复脾胃功能,让它们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血。这样心脏就不用拼命干活,往血管里打气了。心脏不适的症状,最终也会慢慢消失。
用这个方子,标本兼治后,只要后天注意饮食和休息,学会劳逸结合,血压就能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再出现反跳,更不用终身服药了。
临床上我用这个方子,调理年轻人的高血压问题,基本十拿九稳。能很快帮大家消除不适症状,彻底解决血压问题。所以查出高血压后,如果你不想终身服用降压药,咱也有办法,千万别自己硬刚。